编者按:郴州市“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”自2015年实施以来,共招生5537名,对大批村干部、村级后备干部、党员致富带头人等进行了学历和职业技能培养教育,目前,实现了全市2064个行政村农民大学生全覆盖。“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”让“支村”两委干部更懂政策,更会服务,更能示范引领;让农民企业家、合作社负责人、种养大户更懂技术,更会经营,更有发展思路,用知识和实干成就梦想。近期,我们将选择部分农民大学生代表陆续进行推介。
1 1 黄海平是北湖区下湄桥街道下湄桥村的一名村委会委员,曾获得下湄桥街道“社会综合治理、信访维稳”“城管城建”等十多项先进个人荣誉称号。她时常着说: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,是我前进的动力。”她坚持与奉献,在平凡岗位上辛勤付出,内心始终践行着那份“全心全意为民服务”的初心。 绰号“清洁妹” 2014年,全市正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,下湄桥村是参与创建的重点村,村里的环境问题可急坏了负责创建工作的黄海平。如何做、从哪入手、怎样说服村民一起来做,都是一门技术活。 那时,黄海平正在郴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修学行政管理专科专业。在校时,她努力学习,不断向老师和同学求教,力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。制度是管长远、管根本的东西。她想到,要抓好环境卫生首先要在村里定个规矩。她结合村里实际情况,完善了环境卫生管理、保洁员管理等规章制度,同时将这些制度纳入到《村规民约》当中。 有了明确的制度,加上村干部带着村民一起干,久而久之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就成了村民的习惯,下湄桥村变得干净整洁了,变得更加漂亮了。2015年,下湄桥村还获得了“郴州市卫生村”荣誉称号。从此,村民都亲切地称呼她为“清洁妹”。 村里的“电脑能手” 一开始,对于电脑一窍不通的她,在村里工作很多事都比别人要慢一些。学习了《计算机应用基础》之后,她将村里的档案资料、财务资料、人员信息一一录入到电脑里,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。不仅如此,她还创建了下湄桥村微信公众号,利用微信公众号向村民宣传国家政策、法律法规、村委会开展的活动及重大事项,提高了村民对村务的知晓率和参与率。 从一个电脑“小白”摇身一变成为电脑“能手”,黄海平运用实用技术帮助了不少人。有一天,她遇到了一位迷路的老年痴呆症患者,为了帮助老人找到亲人,黄海平想到了综治系统里的“三实”信息,只要是村里人,就能在系统里找到。通过耐心询问老人身份信息,她很快就为老人找到了亲人,并将老人安全送回了家。此事一经传开,村民纷纷来找黄海平请教电脑问题,她也就成为了村里的“电脑能手”。 村民离不开的“调和剂” 别看她身体清瘦,但她却有“铁娘子”般的担当,村里哪里有矛盾纠纷,哪里就有她。一开始,在调解矛盾纠纷时,因经验少,缺乏法律知识和谈判技巧,黄海平调解起来比较吃力。她一边学习《农村常见法律纠纷》,一边积极实践,课余时间,向老师和其他的农民学员们请教,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,她认识了很多有丰富农村矛盾调处经验的村干部,她追着学,与他们交朋友。就这样长期学习实践,她积累了不少经验。她的努力不仅融洽了村民间的关系,更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村里矛盾纠纷的发生。